从“门外汉” 到“行家里手” ——种田大户余伟伟的11年农业技术修炼之路

  随州日报通讯员 晓萱   
  6月3日,走进曾都区淅河镇大庙村,一株株黄金瓜苗整齐排列、长势喜人。瓜农们在田埂间穿梭,挖穴、放种、覆土……田间作业有条不紊。   
  余伟伟开着大型拖拉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不一会儿,翻土刨平一气呵成。今年36岁的余伟伟是大庙村的种田大户、禾源丰农民种养殖合作社成员。与他交流,三句不离种田。   
  “以前靠人工播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效率低,一天也就种2亩左右。现在用机器播种,不但效率高,还比人力播种更为整齐,一小时就能播种3亩左右,一天能达到30亩,效率是人工的30倍。”余伟伟说。   
  余伟伟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几乎所有的日程安排,都与600亩地“绑”在一起,一刻也不敢放松。2013年,余伟伟放弃外地的高薪工作回到村里种田,11年的时间,伴着一茬又一茬农作物的丰收,余伟伟的种田功夫日益成熟,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虽然生于长于农村,但最初回乡创业时,余伟伟哪里会种地?实打实地干起来,对缺乏实践经验的余伟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2013年回乡创业的时候,身上只有2万块钱。”余伟伟回忆起刚回家创业那会儿,资金和耕种经验的缺乏,都是他创业的阻力。“最初租到140多亩地,机器设备全无,自己挽起裤腿下地干。”余伟伟说。   
  为提高种植技术,这个种田“门外汉”又是买书学习理论知识,又是拜访老农取经,还前往浙江等地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辛勤付出终于换来丰收的果实,2023年,余伟伟开始从最初的114亩玉米田扩大到600亩。“目前种植的玉米,品种好、产量高,平均每亩地可以产1200斤,最高亩产能达到1600斤。”余伟伟介绍,“目前,我已购置播种机、双收机、打药机器等,配齐了从种到收的一应机械。”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每到播种、收割季节,余伟伟就聘请村里的村民务工,既保障了正常的生产需要,又帮助村民增加了务工收入,带动了本地20余名村民就业,每年仅支付工资就有十多万元。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余伟伟正和村委会计划在本村种植600亩土豆。“我们村有优质的土壤和气候,土豆产量高、收益快。我提供技术、种子、设备等,带领乡亲们一起种植,增收致富!”余伟伟信心满满地说。
支持楼主

0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4821 回复 0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安装应用

免费下载随州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