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巷

  青溪巷在哪?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在花溪巷理发,从五眼桥小学旁边的的巷子到盖帝大厦,突然看到供电公司的墙上有块青溪巷的牌子。以前从来没有看到,或者从来没有注意,原来这条狭窄的小巷原来还有个名字。
   经常从这里经过,从拥挤嘈杂的花溪巷进来,一边是五眼桥小学,一边是曾都区供电局。前面是花溪河,以前是臭水沟,经过治理,已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再前面就是盖帝大厦、青年路。
   有时走路路过这里,匆匆而来,匆匆离去,从来没有特别在意。就像身边的一个熟人,经常见面,从来没有特别在意,直到有一天有人突然提起他,才想起了他的点点滴滴。
   走过青溪巷,到了青年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马上就忘了这条僻静狭窄的巷子。

支持楼主

0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21243 回复 46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最冷的季节 LV11 路人 楼主
    2楼
    巷子口有个人卖甘蔗,自产自销的本地甘蔗。虽然没有广东甘蔗那么甜,但新鲜,口感更好。买一根可以吃几天,甘甜可口。

    10-24 12:30
    回复
  • 最冷的季节 LV11 路人 楼主
    3楼
    本帖最后由 随州日报 于 2020-10-24 19:32 编辑
        中午吃饭,把碗端到门口一块很大的空场子上,跟村里一个长辈聊天。
        我们村以前有几个自然村,后来盖新农村搬到一块来了。有陈关、吕关和几个独屋。
         有一户刘姓人家去世早,老婆带着孩子改嫁去了其他地方,再也没有回来。有一户李姓人家,儿子很小时挑塘泥用力太猛,落下病根,很早就去世了。老两口去世后这家人就落了幕。其他人家都在村里繁衍生息,或发展壮大,或枝叶凋零,在这片黄土地上生生不息,上演着悲欢离合的故事。
         鲁家弟兄一下发展成了十多家,近百人的家族。他们家出过局长,村长,在村里是树大招风的名门望族。
        唐家有个儿子,快要成人时不幸夭折,收留了一个放牛娃改了唐姓,为两口养老送终。这过继的孩子生养了四个儿子,个个身强力壮。一个儿子在随州办企业搞开发,事业风生水起,不几年就挣下千万家业,让唐家在村里风光无限。
       五四年时随州发了一场大水,把沿河边的旭光、五星村冲的片瓦不存,很多人背井离乡外出逃难。有一个柳姓人家逃难到我们村,在村头盖了房子住了下来。柳家儿子后来承包了村里的水库,养鸡养鱼。酷热的六月,柳家人在鸡舍里清理鸡粪,然后挑到水库里,划船到水库中央去喂鱼。一家人勤扒苦做,辛辛苦苦把事业做大。后来又在水库边建了一个肉牛屠宰场。唐家的水库和肉牛屠宰场先后被开发商征用,赔偿了大笔拆迁款。
       老人越讲越起劲,后来总结:现在讲究男女平等,但是在农村还是儿女双全更好。我觉得说的有道理。
    10-24 15:18
    回复
  • 最冷的季节 LV11 路人 楼主
    4楼
          养个姑娘保个命,养个儿子保个姓。农村真的是这样。几年十几年看不出来,几十年后就真的如此。有个村民和他三婶住隔壁,有棵柳树长在院子里,两家为了争这棵柳树很多年不说话。三婶没有儿子,三婶去世后这棵柳树自然而然归属了他。
       
    10-24 15:25
    回复
  • 拂晓森林 LV7 路人
    5楼

    最冷的季节 发表于 2020-10-24 15:25 养个姑娘保个命,养个儿子保个姓。农村真的是这样。几年十几年看不出来,几十年后就真的如此。有个村 ...

    养个姑娘保个命,养个儿子保个姓。但是,保命比保姓更重要吧。
    10-24 16:16
    回复
  • 最冷的季节 LV11 路人 楼主
    6楼
       农村里的人实诚,没有太多的心计,老老实实生活。
        鲁家的先人读过书,生前给自己选了一块墓地,让后代在他死后把他葬在那里。后来他的坟头长出了一棵粗大的柳树,枝繁叶茂、随风摇曳。柳家自此鸿运当头,当官的当官,发财的发财,好不威风。
       有一户陈姓人家,独儿子年轻时在北海舰队当兵,英姿飒爽、威风凌凌。当兵回来后在村里娶妻生子,但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一双儿女在家里无人照看,饥饿难耐,把洗衣粉当吃的,结果不幸夭折。陈妻看不到希望离他而去,留下他独自一人,每天在城关镇的餐馆捡拾剩饭剩菜为生。以前的餐馆没有单间,大厅里摆放几张桌子,没有私密空间。他见谁的桌上客人好欺负,就故意在桌子边吐痰擤鼻涕,让人家没有胃口,结账走人,他就上桌大块朵颐,风卷残云。吃饱了再用糖瓷碗打包带走,放进藤条编的小篮子里带回家。我小时候就经常看他在残阳如血的黄昏心满意足的挎着篮子回家。他还嗜du如命,有两个钱就找人赌两把。后来他死了,村里出钱帮他安葬,至今还不知道他葬在哪里。他那一间昏暗破旧的房子,风吹日晒雨淋后倒塌。他隔壁村民帮他清理了断瓦残恒,三间院子变成了宽敞的四间。
    10-24 16:35
    回复
  • 最冷的季节 LV11 路人 楼主
    7楼
      朱姓人家的老爷子年轻时贩牛贩马,在险恶的江湖里闯荡,见惯了刀光剑影鼓角争鸣。老爷子省吃俭用攒下了不少袁大头。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他率先给两个儿子各盖了楼房,这在我们村是很让人羡慕不已的事情。老先生去世时,各路亲朋守在床上等待他交待后事。他让子孙们挖开厨房里灶塘前一块空地,挖出一口用塑料布包裹的大坛子。里面满满一坛子袁大头。他列了一个清单,儿子孙子侄儿外甥分的清清楚楚,然后撒手人寰。
    10-24 16:46
    回复
  • 最冷的季节 LV11 路人 楼主
    8楼
       董家有个儿子,在解放京山县城时不幸牺牲,董家是烈属家庭。每年县里村里都要来董家慰问,并赡养董家老母。这也是我们这里唯一的烈属家庭。
        还有一家的儿子在北京当兵,在8341部队是个团级干部。他有一年到襄樊开会,顺便开着吉普车回了一趟老家。老家人前呼后拥欢迎着远离故土的游子,像是迎接自家的孩子一样。后来他转业到了北京市西城区,一家人在那里落地生根,几个子女都在很不错的单位工作。
    10-24 16:55
    回复
  • 最冷的季节 LV11 路人 楼主
    9楼
       村子不断壮大,由以前二十多户一百多人发展成现在一百多户四五百人,再加上外地搬迁来的居民,大概有一千多人。村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演绎着一出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生活剧。
    10-24 16:59
    回复
  • 最冷的季节 LV11 路人 楼主
    11楼
    本帖最后由 随州日报 于 2020-10-26 11:14 编辑
        我们村后以前有一座小庙,后来被拆了,被一家政府单位征用。但寺庙里的树木还在,一棵高大的槐树下有一个硕大的磐石,青黑色的,四五个小孩在上面玩耍不挤。
       九几年时,村里总是有年轻人夭折。有的十多岁,有的二十多岁。有的刚结婚小孩子嗷嗷待哺,有的正在谈婚论嫁,让人无限惋惜。后来有热心的村民去求神拜佛,算命的先生说以前的寺庙被拆,得罪了神灵,神灵怪罪于一方百姓。后来村里热心人集资建庙,每家每户集资,在一棵大树下面建了一个可以放神龛的简易建筑。每到初一十五,那里有虔诚的村民来上香跪拜,香火从未中断。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自此以后,村里风平浪静,再也没有年轻人不幸的事情发生。
    10-24 17:19
    回复
  • 最冷的季节 LV11 路人 楼主
    12楼
       晚上吃饭时又端着碗去了解了更多的内容。
        陈关所有的房子都是大地主张西亭的,他家有良田几百亩。他儿子五大三粗,在日本人手里是随县保安大队队长。保安大队长横行乡里,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连他本家的唐兄弟都对他恨之入骨。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本家几个兄弟买来好酒好肉招待他,在他喝高了的时候一起动手把他砍死了,为老百姓除了一害。
        解放后,张西亭被抓,土地和房产没收,分给了穷苦百姓。儿媳妇带着一儿一女改嫁到裕民村。孙女嫁给一个吹唢呐的,每每红白喜事都看得到他的身影。孙子经常被批斗,成分不好,没有结婚。改革开放后学了一门补盆子的手艺,走村串户补塑料盆子,赚取微薄的收益。
    10-24 19:20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安装应用

免费下载随州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