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打卡“最美渔村” 读沿湖的“桃花源记”

  新华网南京7月30日电(戚轩瑜 王昕兰 唐杨 于华杰)碧水清波、荷花满池、轻舟摇曳,夏日的沿湖村别有一番韵味。两位“俏渔娘”倚靠在船头,用手机向全国各地的网友们直播着今日的渔村暮景。
   “欢迎新进直播间的所有‘宝宝们’,我是‘渔漾时光’,来自美丽的渔村,是一名努力奋斗的渔家姑娘。主播不是颜值主播,但是主播有一颗努力奋斗的心。”熟稔地说着开场白,“俏渔娘”团队主播黄成娟借助“云端”向网友们推介着沿湖村渔民“撒旋网”的绝技。

渔民展示“撒旋网”的绝技
  “网红直播带货”在沿湖村是一个“热词”,村里特别组建了一支“俏渔娘”志愿者团队,由渔家姑娘以及渔家媳妇儿通过直播进行线上带货并传播推广渔文化。沿湖村渔民们虽然不再从事捕捞行业,但日子却比从前更忙碌,也更幸福了。
  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的沿湖村,地处邵伯湖畔,紧邻江淮生态大走廊。曾经的沿湖村是远近闻名的“穷渔花子”村,2006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大部分渔民居住在漂泊的渔船上,依靠捕捞和养殖为生,条件非常艰苦。
  而如今,在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沿湖村已经填塘整地600多亩,136户渔民上岸住房,沿湖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6万元,沿湖村也从过去的穷渔村发展成为“江苏最美乡村”。
  渔民上岸,开启村民幸福生活
  “从前住在小船上,一家几口人挤在一起,靠着捕捞勉强度日。现在我们也有小楼房了。‘退渔还湖’后不捕捞了,平常就带游客去船上参观参观。”当地村民刘忠祥坐在船边,一边唠嗑一边给自己饲养的鸭子喂食,他家的鸭蛋可是游客眼中的“抢手货”。
  与邵伯湖相伴了大半辈子的刘忠祥,在“退渔还湖”后依然眷恋着自己的两只船和这一池湖水。白天在船上浇花、晒干货,夜晚返回岸上的屋里歇息,这样的“两栖”生活让他们老俩口自得其乐。那些慕名而至的游客更像是不期而遇的“小惊喜”,为老俩口平淡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乐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行大字矗立在沿湖村的村头,在碧水清波的映衬下格外应景。为了守护邵伯湖,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方巷镇沿湖村党委书记刘德宝很早就提出了“退渔还湖”的发展理念,像刘忠祥这样的渔民也早早开始“转型”,逐渐适应了“上岸定居”的生活。
  沿湖村实施“上岸定居”工程,给村民建设稳定的住所,这第一个阶段却是“熬”过来的。“那时候渔民以船为家,也没有土地,这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后来村里面有了土地,渔民也逐渐上岸,这才有了居住的住所。”刘德宝说。
  刘德宝介绍,渔民上岸,这是党和政府多年来大力推进的工程,可沿湖村仅有70多亩地,千名渔民上岸,何处落脚?刘德宝说:“愚公移山造庄台。”在刘德宝带领下,渔民们一起挑土填塘,把600亩荒滩水塘填成了平地,2007年起,一排排小洋楼在沿湖村矗立起来。
  昔日的荒滩上,如今建起了一大片民居,乳白色墙面砖、清一色琉璃瓦、亮堂堂大客厅,家家厨卫设施齐全……沿湖村410户渔民全部上岸定居了。

沿湖的渔村暮景
  旅游兴村,实现渔民转型领先发展
  然而,渔民上岸定居只是第一步,上岸后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一直是刘德宝缠绕心头的“发展难题”。盘活集体“家底”,鼓起村民“钱袋”,沿湖村“两委”瞄准当地的渔文化资源,积极发展起了乡村旅游。
  “沿湖村的渔民们在劳作中流传下来的渔技、渔歌、渔俗是一大‘宝藏’。”刘德宝把目光瞄准了村里的生态和渔文化资源,提出“旅游兴村”。
  “村里提倡渔民转型后,我们是第一家做‘农家乐’的,当时心里也没有底。一边干一边摸索,我们还到苏南的城市学习。”“小马哥”渔家乐的负责人马明斌回忆道。他头脑灵活,看到村里的发展布局后,毫不犹豫地投资十多万元搞起了“渔家乐”,依托纯自然的生态湿地景观,改造自家老房,建起了环境优美的“客栈”。
  从小在村里长大的大学生屠苏,毕业后也回到村里,当起了民宿大管家。“渔民以前只会捕鱼,现在还能做什么呢?我们就想着,鱼可以加工做成湖鲜,给客人吃。但来这边还不能光吃,我们还可以提供住宿,所以又有了吃住一体的民宿。”屠苏说。
  一条“沿湖路”直通别样“渔家乐”,为了帮助渔民规范“渔家乐”经营,村里还专门组建了扬州“湖上人家”生态旅游观光专业合作社,注册“印象邵伯湖”系列商标。一方面,村“两委”积极组织渔文化美食节、撒网表演等,传播渔文化;另一方面,带领村民做起了旅游产业,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如今的沿湖村,旅游产业收入2600万元,捕捞业收入150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45万元,人均年收入3.14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不断推进,沿湖村渔民转型及乡村旅游产业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原生态是沿湖村最大的特色,未来如何实现沿湖村优化渔村产业结构、提升渔民文化水平是重中之重。”刘德宝说。
  文化铺路,要富口袋就要先富脑袋
  在这个初夏时节来到沿湖村,起初安置在一艘宽大渔船上的“渔家学堂”正在升级改造中,建在岸上的这栋充满渔乡风情的“渔家书房”成了村民们的休闲好去处。
  据悉,自2014年起,沿湖村创办了渔家学堂,从乡村旅游、民宿餐饮、渔产品的包装销售等方面,对有意愿学习的村民进行培训。起初,为了让渔民掌握养殖技术,刘德宝腾出办公室办夜校,每天为前来学习的村民开灯、烧水、打扫卫生。为了掌握特种水产养殖,刘德宝往返山东、湖北、安徽等地,全程参与选种、采购、育苗的各个环节,把特水养殖新技术引到村里。

渔家书房一隅
  刘德宝说:“渔民这个群体要真正地改变落后面貌,要真正实现领先发展,不光要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花力气,还要在渔三代、渔四代的身上下功夫。建立渔家学堂,一方面是想让渔家的孩子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也想通过孩子们再影响他们的家长,让家长也能重视对下一代的文化培养。”
  过去,渔家学堂主要是在礼仪和文化知识方面对村民进行培训学习,但现在培训的内容也“与时俱进”,主要与新的发展理念相关。沿湖村“两委”不仅把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学为己用,推动本地的发展,同时也与本地的扬州大学、扬州开放大学、扬州市职业大学交流互动、密切联系,定向地对渔民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在转型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文化对渔民这个群体来说,是我们整个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把它理解为‘产业优先,文化铺路’。”刘德宝说。文化不仅在发展过程当中起到撬动的作用,更需打牢基础。同时,文化也是凝聚沿湖村渔民群体的根源和灵魂。文化的发掘、传承,以及在发展过程当中的运用,对沿湖村来说都非常重要。
  这几年沿湖村从一个经济薄弱村发展到全区连续三年的“立功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当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果。刘德宝信心满满地说:“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这个基础之上,沿湖村也定了新的目标: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领先发展,这也是我们在自我加压下提出的发展新定位。”
  从飘零的船只到岸上的小楼房,从靠水吃水的捕捞行业到乡村旅游、网络直播行业,沿湖村渔民们的生活正一步步发生着改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改造着这个村落,也改造着自己的未来。
支持楼主

0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4291 回复 0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坛友圈
  • 芳芳带你看随州得花花世界

    头条新闻

    0

安装应用

免费下载随州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