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写在“菇乡”大地上 ——记湖北长久菌业公司食用菌专家黄天骥

图为黄天骥在品种试验大棚察看香菇生长情况。王董斌摄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董斌 通讯员 方圆 张鹏
  盛夏的菇乡三里岗,满目青翠,风景宜人。
  在吉祥寺村广场上,耸立着随州香菇产业的“开山鼻祖”、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的半身铜像。他戴着眼镜,目光温和,深情地注视着这片在他点染下发生沧桑巨变的土地。
  每次经过这尊铜像,黄天骥都要向祖师杨新美行注目礼。那一刻,他感觉自己的心与祖师的心贴得更近了。
  黄天骥是杨新美教授的第四代弟子、华中农业大学硕士毕业生。6年前,他放弃繁华大都市,扎根菇乡三里岗。
  他致力研发香菇新品种,选育的两个新品获省级认定,实现随州自主研发香菇新品零的突破。
  他义务开展香菇栽培技术培训示范,与菇农打交道,足迹几乎遍布全国香菇主产区。
  他和同事每年推广香菇新品种植8000万袋,带动省内外3万余农户增收10亿元以上。
  把青春融入农村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服务送到群众中。黄天骥情系菇农,扎根菇乡,实践所学,让人生在广阔的农村天地绽放芳华。
   放弃繁华都市,扎根菇乡山镇
  眼前的黄天骥清秀儒雅,待人随和,衣着朴素。在香菇大棚,在培训基地,他经常与菇农们打成一片,人们很难想到他是华农大硕士研究生。
  今年35岁的他,被岳父——湖北长久菌业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龚长久委以重任,6年前刚进公司就出任副总经理、科研中心主任。
  他说,选择扎根菇乡,源于那份难以割舍的菇乡情缘。
  随县三里岗是随州香菇产业的发源地。1978年,杨新美教授在三里岗镇杨家棚人工栽培段木香菇获得成功,点燃了随州香菇产业的“星星之火”。
  昔日地处深山、三里一道岗的穷山镇,依靠香菇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镇。“一年种菇盖新房,两年种菇娶新娘,三年种菇存银行,再种香菇奔小康”,成为众多菇农的真实写照。经过数十年发展,香菇成为随州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创汇产业,随州被授予“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称号。
  2008年,三里岗富裕起来的老百姓捐资为杨新美教授立像,一尊位于吉祥寺村,一尊位于华农大校园内,以彰其功、以示纪念。
  2005年,杨新美教授离世,但华农大与随州香菇的缘分则代代相传。黄天骥在读研期间,曾多次在导师的带领下到三里岗开展香菇研究。
  一人激活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让山乡发生巨变。看到杨新美教授的铜像,听闻他的动人事迹,黄天骥在心里种下了情系菇农的种子,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祖师那样,用自己所学服务社会、报效人民。
  2014年,妻子华农大硕士毕业,岳父龚长久向他们发出了回乡创业的邀请。
  龚长久是伴随三里岗香菇产业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在菌种行业摸爬滚打30多年,他深知技术和人才对于菌种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农村缺乏高层次菌种研发人才,一直是困扰香菇行业发展的难题。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智力、创新支撑。“我们还是回乡创业吧!”经过深思熟虑,黄天骥和妻子毅然辞去武汉的工作,回到位于三里岗的长久菌业公司,从事香菇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和科普示范推广工作。这一干就是6年,他和妻子至今仍是随州香菇产业一线仅有的两名硕士。
  放弃繁华都市,扎根山镇菇乡,黄天骥“无悔当初的选择”。他说:“我是微生物学专业的,在产业一线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为菇农服务、发展食用菌产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生的价值。”
  奔走在菇乡大地上,他感到踏实、充实、快乐。
   选育香菇新品,促进提质增效
  “这个新品种产的菇,个大肉厚,菇圆柄短,花菇率高、产量高,增产又增收,大伙儿都说好!”三里岗镇吉祥寺村菇农李公付如此评价说。
  这个新品种就是黄天骥选育的三个秋栽香菇新品之一“久香401”,去年推广到3000万袋,农户平均增产30%。
  香菇产业链条在不断延长,处于最前端的是菌种研发。黄天骥说:“香菇种植,菌种很关键,它直接决定着香菇的品质。好的菌种抗病、抗逆性强,可以带来香菇的优质高产,增加菇农收入。”
  香菇种植过程中,受气候环境、栽培技术的变化等影响,品种容易出现老化、变异现象,导致产量变低、质量变差、出现烂袋等问题,影响菇农增收,需要不断选育新品种。
  长久菌业以前主要是与大专院校合作,进行菌种的初级研发。黄天骥到公司后,组建起20多人的研发团队,建立了设施化培养室、规范化检测实验室和现代化的菌种菌包生产线等,并与科研院校合作选育香菇新品种——科研院所负责菌种杂交初筛等前期工作,公司负责品种筛选等后期工作。
  走进黄天骥的实验室,里面挂满各种实验仪器。他向记者介绍说:“香菇新品选育主要是采用杂交育种的方式,通过比较杂交子的菌丝生长、转色情况、农艺性状等特征,经过多年试验,选出综合性状好的新品种。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图为黄天骥向记者介绍研发出的香菇新品种 王董斌摄
  这也是一个千培万育、千挑万选的艰苦过程,不断地试验、淘汰、筛选,考验着科研人的细致、耐心和意志。育种时节,黄天骥和同事们在养菌车间、试验大棚日夜守候,观察、测量、记录不同品种的菌种在各种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最终挑选出最优秀的品种。
  “100个品种里,能选育出一个优秀品种就算是幸运的。”黄天骥说。经过多年选育,他主导或参与研发的3个秋栽香菇品种综合表现良好,其中“久香401”已投放市场4年,“久香秋7”和“久香3号”获省认定,实现了随州自主研发香菇品种零的突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当黄天骥从菌种储藏室的冰箱里拿出培育的新品种,向记者介绍其特性时,他就像对待自己心爱的小孩那样小心翼翼,视若珍宝。
  创新推动发展。长久菌业成长为随州地区唯一、全省三家之一的一级菌种生产资质企业,掌握了最源头的一级菌种——母种,登上了菌种生产的制高点。
   传播种植技术,助农增收致富
  “多亏了黄专家,帮我挽回了损失!”三里岗镇贾家湾村村民张爱华感激地说。去年,她家秋栽香菇5000袋,有100多袋不出菇。黄天骥到现场察看后,认定是刺孔过早,菌皮转厚,导致难出菇。张爱华按照他给出的办法处理后,开始出菇。
  “香菇种植,栽培技术也很重要。因为技术水平的高低,收益可能相差很大。”看到有些菇农因为技术问题导致损失或者增收有限,黄天骥主动当起了义务技术推广员。
  随州境内的香菇种植基地,都曾留下黄天骥的足迹。去年夏秋季节,他多次到随县高城镇梅子沟村和淮河镇高庄村等建档立卡贫困村,指导香菇产业基地建设,培训香菇栽培技术。对于烂袋防控技术,他讲得格外仔细:“制袋的时节不要太提前,防止高温烧袋;刺孔时白天温度不应高于28度,注意通风降温,防止烧菌;脱套袋时要用阿维菌素喷洒,防控病虫害……”
  他还受邀到省内十堰、黄冈以及云南曲靖、陕西汉中等地的贫困村推广香菇新品种和种植技术。为了让菇农更容易听懂,他将授课讲解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对诸多关键环节都一一演示。至今,他已累计开展技术培训60多场,培训菇农超过3000人次,义务为菇农解决种植问题近万次。
  黄天骥年纪不大,在行业内名气却很大,菇农们亲切地称他为“黄专家”。他们说,有了黄专家的指导,他们少走很多弯路,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目前,黄天骥正在示范推广香菇机械化集中制袋、轻简高效栽培模式等新技术。下一步,还将投资建设香菇智能化、周年化生产基地,示范引领香菇产业革命。
  三里岗镇人大主席裴珍兵说,黄天骥作为科技专家,为长久菌业公司注入了人才优势,给菇农带来了新品种、新理念、新技术,促进了香菇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我的目光这样坚毅?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为民是科学的底色。黄天骥说,他将继续扎根菇乡,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和菇农增收致富贡献青春和力量。
  扎根菇乡绽芳华——他的选择,给当前受疫情影响、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示范和指引。

本帖最后由 随州日报 于 2020-7-9 07:34 编辑

支持楼主

0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3508 回复 2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weicongtao LV4 巡检
    2楼
    种香菇,不知道从何入手
    7-17 10:19
    回复
  • weicongtao LV4 巡检
    3楼
    我想种植香菇,不知道从何入手,希望有好心人帮我提供技术和菌种
    7-17 11:35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坛友圈
  • 芳芳带你看随州得花花世界

    头条新闻

    0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