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奋进20年品质新随州】“鄂北明珠”更璀璨

本文已经收录在专题:
“鄂北明珠”更璀璨
——地级随州市成立二十周年城市建设发展回眸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梅胜 钟克波 李乐乐
  东护城河改造全线贯通、特色小镇建设加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启动……盛夏时节,随州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以决战姿态冲刺“双过半”、夺取“双胜利”。
  从老城区“单核”驱动,到东南西北全面发展,地级随州市成立20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随州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建设经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尤其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打造“产业新城、文旅名城、生态绿城”,建设品质随州的总目标,着力在优化城市功能、补齐城市短板、修复城市生态上下功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随州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十年来,随州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鄂北一颗璀璨的明珠。

  科学规划城市布局不断优化
  二十年来,随州始终秉承“不求其大、但求其美,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城市建设理念,科学规划和定位,推动了城市健康发展。
  城市定位不断科学。地级随州市成立后,随州历经三次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城市定位由建市初的“鄂中北新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心”而提升发展定位为如今的“建设服务鄂北、联动武汉、融入长江经济带,生态和文化旅游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了向襄十随城市群节点城市的蝶变。
  20年来,随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突破河流、铁路的限制,城南、城东板块迅速崛起。
  2006年,汉十高速建成通车,打开了随州城区“南大门”,政务中心、碧桂园、凤凰酒店相继建设,拉开了城南开发建设的大幕。
  2009年,汉丹铁路东移,城市向东发展摆脱铁路制约,迎宾大道、站前大道、文帝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交织成网,文化公园建成开发,随州城市建设进入城东时代,工业、商业、居住项目迅速满园。
  2019年,汉十高铁建成通车,站前大道、编钟大道进一步拓展了城市框架,城南成为发展的热土,市委党校新校园、城际空间站等项目相继落地,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
  地级随州市成立二十年来,随州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建市时的20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8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20万的中小城市扩大到8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城市空间由原来老城单核发展转变为“一主一副、双轴多组团”的发展格局。
  城市发展不断进步。二十年来,随州城市布局根据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城市各板块发展和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实施中心城市“建设城东、拓展城南、保护城西、调整城北、提升老城区”发展战略,形成了五区互通、功能互补、协调互动的城市发展格局。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产业新城、文旅名城、生态绿城”,建设品质随州的总目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关于随州城市建设发展,市住建局局长熊忠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2018年,一位广东客商来随考察投资项目,当从何店下高速经迎宾大道过府河大桥时,该客商看到一河两岸高楼鳞次栉比,白云湖畔绿意葱茏、生态优美、风景宜人,他对我市接待人员说:“这哪里是随州呀,这简直是欧州都市。”
  熊忠海说,这个广东客商虽是夸张和溢美之词,但也说明随州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精细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20年来,随州城市建设投资规模从亿元增至百亿元,城市路网框架逐步拉开,功能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布局初具规模,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服务能力得到全面增强。
  交通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交通依托3条高速、汉十高铁,形成了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等2小时市域交通圈。内部交通围绕10分钟出城圈打造城市路网,城市主道路从2000年的两横两纵发展到现在的八横八纵,建成了迎宾大道、白云大道、季梁大道、编钟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建成了编钟大桥、波导大桥、青年路大桥和新氵厥水一桥,改造了涢水一桥,桥梁从2000年的3座发展到现在的10座,城市道路总长355公里,比20年前增长了6.5倍。
  一座座造型别致的桥梁,一条条平整、宽阔的道路,是地级随州市成立以来城市建设发展成就的最好注释之一。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二十年来,随州城市商业配套不断丰富,城市综合体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万达广场、大润发广场等城市商业综合体相继建成,功能更加全面,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商业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比20年前增加了10倍以上;天然气管网进区入户,居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建成燃气管网923公里,储气能力达59.2万立方米;城市供水建成了封江、先觉庙两座自来水厂,建成供水管网986公里;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断增强,实施东、西护城河等城市排洪设施改造,建成排水管网430公里。
  两大产业进一步发展。地级随州市成立以来,全市建筑业抢抓机遇,发展与时俱进,有资质建筑业企业达到319家,其中一级建筑资质企业6家,实现了零的突破。2019年建筑业产值实现135亿元,相比20年前增长了14倍。全市房地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商品房开发实现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华丽转变,碧桂园、恒大、卓尔、绿地、绿城等一大批知名房企落户随州,2019年以来全市在建楼盘41个,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185万平方米,是建市初的15倍。
  产城融合、文旅融合、康养结合,如今,以高铁小镇、青铜古镇、时光记忆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全面建设推进,进一步丰富着随州城市形态和居住业态。
  关于城市建设投资规模的扩大,原随州市建委退休干部、今年81岁的王大刚深有感触,他说:“90年代初期,随州城市建设投资最好的年景也只有几百万元,投资捉襟见肘时,很难大规模搞建设。现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争资和投资力度大,城市建设投资每年动不动就上百亿元,今非昔比啊!”

  精准施策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20年来,随州城市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心实施了一批补短板、强弱项、优环境、惠民生的重点城市建设项目,打造了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随州。
  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通过二十年的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以及新区开发建设,我市先后建设公租房1万多套、经济适用住房850多套,3万多户城市“夹心层”乔迁新居;近3万户城市棚户区和2600多户垦区棚户区得到逐步改造,保障性住房和危房改造惠及10余万群众。启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299个老旧小区纳入了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将分3年陆续完成改造;70个“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创建活动全力推进,“红色物业”正在成为我市城市党建新品牌,打通了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城市环境进一步宜居。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生态宜居,二十年来,随州城区先后建成了神农公园、文化公园、回龙寺公园、滨湖体育公园等,改造了神农公园和白云公园,城市公园广场由1个增加到现在的17个,城市绿地面积增加至1800多万平方米,园林式小区增至130多个,城市绿地率达到36.2%,4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9平方米。“一河两岸”生态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一轴一环三片”生态格局基本形成。
  城市生态进一步改善。投资10亿余元,完成了城区14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治理总长度达15.42千米。新建了随州市污水处厂、城南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处理厂,并全部完成一级A排放标准提标升级改造,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4%,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进一步发展,2019年,全市新建节能建筑178万㎡,发展绿色建筑234.13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今,在随州城区,每当华灯初上的夜晚或晨曦初起的清晨,神农公园、文化公园、滨湖风光带、滨湖体育公园等地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到处可见小朋友的嬉戏打闹、年轻人的欢声笑语、中年大妈的秀美舞姿以及老年人的运动健身,呈现出一派繁荣美好、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但对于随州城市建设发展来说,却上演着跨越发展、崛起腾飞的精彩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进入新时代,随州住建人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品质随州,打造“产业新城、文旅名城、生态绿城”的总目标,抢抓新型城镇化和襄十随城市群发展的新机遇,着力在补短板、强功能、优环境、惠民生上下功夫,努力把随州建设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和靓丽,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城市建设答卷。

本帖最后由 随州日报 于 2020-6-24 10:10 编辑

支持楼主

0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15001 回复 0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免费下载随州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