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来自隔离病房的连线报道(专辑/最新)】暖心的“凤姐”

15.暖心的“凤姐”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包东流  通讯员 廖德荣  徐小丽
    “‘凤姐’来了啊!”3月4日,随县中医医院,内二科(呼吸内科)护士长王凤走进隔离留观病房,留观的患者们纷纷向她打招呼。
    “王凤护士长爽朗精干,体贴周到,所以我们都喊她‘凤姐’。”有患者这样说道。
    “凤姐”很暖心,也让人很安心。这是王凤的同事和患者们共同的感受。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1月21日开始,王凤所在的内二科率先转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隔离留观病房。
    面对这一高传染性的新型疾病,诊疗方案都还在不断探索中,防护物资也十分紧缺,年轻的护士们没有经验,更为恐惧。
    “凤姐”挺身而出,“我是护士长,临床经验和心理素质比年轻人们强,就由我先负责隔离红线区内的工作吧!”她主动进入“红区”内,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做治疗,提供生活上的服务,一待就是七天。由于戴口罩和防护面罩时间太久,“凤姐”的脸上出现了红肿和勒痕,但她克服不适,坚持工作。在“凤姐”的带动和训练下,年轻护士们迅速成长起来,都能胜任三级防护下的护理工作了。
    1月23日,科室收治了8个发热留观病人。其中21岁的大学生小徐,在武汉实习后春节返乡,出现发热咳嗽,主动到随县中医院留观隔离。当天晚上小徐呆在空荡荡的病房,眼泪止不住的流。
    王凤见状,送来方便面和水果,与他谈心。“你和我儿子一样大,过年想家可以理解。你可以把我们当家人,有想法可以和我们沟通,积极配合治疗,治愈回家。”
    小徐说:“谢谢!如果不是怕传染给您,真的想抱抱您,您和妈妈一样。”后来,小徐治愈回家时,在科室门口再三鞠躬向“凤姐”致谢!
    随着防控进展,上级要求留观医院为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以进行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操作中患者的痰液和唾沫随时有可能喷溅出来,防护不到位很容易被感染,很多年轻人都不敢尝试。
    ”不能及时采样,就不能及时确诊。”这时,“凤姐”又勇敢地站了出来,和护理部主任一起为第一批患者进行了采样。她经手采集的核酸样本中,已有20多人被确诊为阳性。
    “凤姐”不怕苦,不怕累,对病人关怀备至——刚来留观的患者没有饭吃,她把带来的干粮送给病人,自己饿着肚子;有位患者连续三天把厕所下水道堵住,大小便漫出,后勤人员无法进隔离区,她不顾脏臭,用铁钎亲自疏通;她每天进病房对隔离的儿童患者亲切问候,像妈妈一样的关心鼓励……
    40多天坚守一线,“凤姐”瘦了8斤,连续高负荷的工作让她胃病复发,嗓子一直嘶哑……但她从未抱怨,“作为医护人员,这里就是我们的‘战场’,相信我们的努力定能战胜疫情,我们都有十足的信心。”
14.广水市长岭镇中心卫生院:隔离区——隔不断的温情
    这里不是家,却胜似家;这里不是家人,却亲如一家人……长岭镇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陪着隔离区的留观人员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日子,她们既是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更是贴心暖心的服务者。
    自疫情发生后,长岭镇中心卫生院迅速配合长岭镇政府分别在水泊梁山度假村、鑫玉大酒店、徐家河酒店、平林老村长酒家等地方设立四个隔离点。将所有密切接触者分别隔离在隔离点各个房间中,做到传染源有效隔离,阻断传播途径。
    从建立隔离区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天了,那些严肃、紧张的地方却处处有一股暖流在流动……
    “你们在房间一定要多喝温开水!”
    “不管在房间多么的无聊,多么的闷,我们一定要坚持,这不光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每次消毒后房间要开窗通风10分钟。”
    “大家一定要相信政府,配合我们,我们一定会闯过难关的!我们一起加油!”
    接到第一批留观人员时,妇产科助产师左珍珍耐心地给他们做宣传,指导防控措施,提醒大家隔离期间的注意事项,并给他们鼓劲,为有效阻断病毒蔓延而共同努力、坚持!水泊梁山留观点是长岭镇第一个启动的集中隔离点,也是广水市第一家开始接收留观人员的留观点。首批进驻的医护人员是妇产科主任吴小英、妇产科医生沈艳琴、妇产科助产师左珍珍三位同志。
    2月5日,她们接到院方指令,前往水泊梁山度假村隔离区开展防控工作。新的战斗地点,新的挑战!没有服务员,自己就是服务员,没有卫生员,自己就是卫生员。三位同志齐心协力,从最基础的卫生保洁开始,再到室外环境消杀,房间整理消毒,设立隔离带、缓冲区域,建立工作机制等等,事无巨细。没有现成的工作模式,她们就自己摸索,只要是能够想到的,只要是对疫情控制有利的,她们都愿意尝试。当天,就接收了5位隔离人员。其中有一位年仅3岁的江宛轩小朋友,父母都是感染者,无人照顾,来的时候裤子都尿湿了,精神状态欠佳,看着让人心疼。我们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三位刚好都是妇产科医生,对孕妇、儿童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于是,她们决定买来尿不湿给孩子换上,吃喝拉撒全程监管,母性的关爱自此便熠熠生辉。不想,孩子太认生,不吃不喝,心焦的吴小英主任担心如此下去,孩子的营养跟不上,体质会弱,只好反复联系菜畈村干部,看能不能找到孩子的亲戚来帮忙照顾。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孩子的小姨,看到孩子小姨的那一刻,她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颗颗心终于放回肚子了……
    2月11日,她们又接收了一位特殊的隔离人员——4个月身孕的张珂,因其婆婆感染而需隔离。在与她交谈的过程中得知,她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做产检了,最近感觉不到胎动,很是着急。出于职业敏感,也出于使命召唤,吴小英主任当即就给院领导申请给张珂做产检,在她们的帮助下,张珂顺利从医院产检归来,一切安好。此时,她们笑了,张珂也笑了……
    留观人员朱利由衷地说:“你们真是太辛苦了,大雪天里还在为我们的安全着想,我们在房间里吹着空调,你们在外面冻着,守护着生命安全,谢谢你们!”这一句“谢谢”包含了多少爱,倾注了多少心血……
    从接收第1位到5位、8位、10位……再到高峰的88位,她们总是不厌其烦的重复交代一些事情,与留观人员交心交谈,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进入隔离区的三道防线、24小时值守、出入车辆、人员登记、消毒,每天两次的体温监测、定时定点环境消毒、垃圾处理等等一系列工作,她们都认真对待,不放松一处,不遗漏一角。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她们将人员分区管理,建立微信群及时沟通,实行动态掌握。经过三天的摸索,吴小英和她的战友一起为留观区探索出一整套完善的工作流程,该流程经过院方讨论研究科学可行,迅速被长岭镇政府采用,并推广到其他三个留观点。队长吴小英说:“在这里,我们没有时间观念,每天把工作做细做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来这里的人都能平安度过隔离期,平安回家!”
    是的,平安才是所愿!付出才是无悔!在这里,她们每天都与留观人员谈心交流,对一些隔离人员的焦躁情绪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压力,给他们信心……在这里,她们每天24小时不间断守护,关注他们的生活细节,为他们回购药品、零食、生活必须品,保障留观人员能够安心、暖心、舒心……在这里,她们定时检测留观人员的健康状况,定时对房间、走廊消毒,清运各类生活垃圾,用亲情般的照顾使每一个隔离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13.抗疫胜利后,爸爸妈妈给你补过一个生日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徐军国
    “儿子,实在对不起,妈妈把你的生日给忘了 ,祝你生日快乐!”2月22日晚8时许,在隔离病区奔忙 一天的余珊,刚打开手机,看到儿子和他姥姥的图片,才记起当天是儿子刘震轩11岁生日。

    “谢谢妈妈!”视频的另一端,刘震轩对妈妈表示感谢的同时,还不忘为她鼓劲:“妈妈,加油!”
    今年38岁的余珊,是随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在重症医学科工作长达12年之久。她的丈夫 刘浩,是该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科室骨干医生。春节前,他们夫妇一直在各自岗位上坚守着。新 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继续在岗的两人分别写下了请战书,申请到疫情防控最前线。1月29日, 刘浩去了前线,到医院感染一病区。次日,余珊也接到了通知,到ICU龙门院区支援一线。“这一去至少需要一个月,”余珊将孩子托付给妈妈:“他的作业您帮忙每天签字检查。”
    临出家门时,孩子拉着余珊的手不放:“昨天爸爸刚走,今天您又去了,您们么时候能回来呀?”“很快的,我们很快就会回来!”余珊边回答完,又安慰儿子:“爸爸妈妈是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是我们的 天职。这个时候,病人需要我们,我们必须去。你是男子汉,以后一定要像爸爸一样有担当!”“那我 晚上睡觉要是怕怎么办?”“晚上睡觉时,把妈妈的家居服放在枕头边,就像妈妈陪在你身边一样。” 懂事的孩子点点头,对她说:“妈妈,一定要注意安全呀!”
    进入隔离病区,余珊带领着护理团队鏖战在一线。每天除了心率、血压、血氧、血糖的定点监测外,所 有的生活护理和治疗都需要她们完成:给病人翻身、吸痰、擦洗,处理大小便。戴着双层手套的余珊凭 借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动脉采血,还是穿刺静脉留置针都干净利落, 病人焦虑的情绪也在余珊娴熟的手法中慢慢缓解。几天后,病区里有病人能叫出她的名字,亲切地喊她“姑娘”;有的向她竖起大拇指,也有人向她倾诉……余珊微笑着给大家打气:“ 春天快到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在团队的努力下,已有多名患者转危为安,这让余珊她们感到很欣慰。
    看着穿隔离服的妈妈,刘震轩脱口而出:“大白”。在他心里,妈妈打扮得跟动画片里的大白一样。“ 妈妈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也是一个勇敢的人。在隔离病区,还有许多像妈妈一样的‘大白勇士’,他们不顾一切保护着患者,”余珊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一定要做个勇敢而坚强的男子汉,好好在家,听姥姥的话,等抗疫胜利后,爸爸妈妈一定给你补过一个生日。”
12.保洁员熊爱国:战“疫”团队的优秀战士
    随州日报讯(通讯员 王会丽)每天穿着严密防护服进出感染病区的,不仅有医生护士,还有病区保洁员。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他们同样是勇敢的“逆行者”、是一线的战士。曾都医院感染八区的熊爱国师傅,就是这样一位可敬的保洁员。
    熊爱国是随县安居镇范家岗村人,今年50岁。平常在浙江宁波汽车配件厂务工。今年1月中旬,他返乡过春节。不料,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2月8日,为满足救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需要,曾都医院在江西援随医疗队的援助下,决定增设第八感染病区,急需招聘一名做事严谨细致的保洁员。此时,有关疫情的各类消息已经铺天盖地,人们对新冠肺炎病人唯恐避之不及,招聘保洁员的难度不是一般大。熊爱国在微信朋友圈获悉招聘信息后想:江西医疗队的医生护士,不远千里来帮助我们救治病人;他们都不怕,我怕什么呢?再说,保洁员的活儿,总得有人干。于是他勇敢地“逆行”报名,毫无悬念地获得聘用。
    2月9日,熊爱国来到刚刚设立的感染八区,熟悉环境,接受培训。什么六步洗手法、三区划分、穿脱防护服、消毒液配比、消毒操作规范、污染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等相关知识技能,他都认真领悟、练习,很快就上了路。2月10日,熊爱国师傅正式穿上防护服,开始在感染病区从事与新冠肺炎病人零距离的保洁工作。
    感染八病区需要严格防范感染事故,加之病人很快满员,每天的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量要比一般病房多出二三倍,而且处置程序也要求严格。每袋垃圾要套两层黄色垃圾袋,封口贴签、运输路线、操作顺序等都要遵守规范,确保袋内废弃物和气体不会泄漏。熊爱国每天还要配置消毒液,对病区和病房进行消毒和擦拭。
    正常的保洁工作已经够累了,他还时常热心地客串搬运工的活儿。感染八区有医护人员和病人60多人,每天各种物资消耗量大。但病区设在六楼,熊爱国帮助医护人员搬运纯净水和医疗物资等,只能走“医护通道”,即步梯。搬运重物爬一趟六楼就要冒汗,可他有时要一连上下来回多趟。
    熊爱国严格规范的专业操作、热心善良的勤劳付出,受到了江西援随医疗队和曾都医院医护人员的高度评价。他们夸奖熊师傅是和大家有缘分的好师傅,是感染八区战“疫”团队的一名优秀战士。
11.伉俪天使战疫魔
----记广水一医院抗疫一线的李向星、刘倩夫妇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何亚凌  王 琪
    “嘟嘟嘟……”“没接,可能正穿着防护服在病房不方便接电话吧!”2月17日上午,广水一医院二部隔离病房医生刘倩参加完医院“火线入党”宣誓仪式,便拨打在医院隔离四区值班的医生、丈夫李向星的电话,虽然两个病区相隔三公里的路程,但对于李向星、刘倩夫妇俩来说,这是他们自正月初二参加抗疫工作分开20多天来,唯一一次可能见面的机会,可是,刘倩失望了……
    刘倩,既是一名医生,又是一名哺乳期的妈妈,两个孩子中大的6岁,小的才八个月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广水一医院被随州市卫健委指定为随州地区第一批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和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被医院确定为定点救治科室。作为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生,“逆行者”无惧上一线,刘倩义无反顾的率先请战,参加隔离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救治工作。

    1月26日,正月初二,感染性疾病科已满员,医院决定在二部开辟第二战场,院党委决定将派有经验的前线医护人员分成两批接管其医疗救治工作。刘倩危难时刻,再显责任担当,正月初一“狠心”给小儿子“断奶”,第二天一大早将奶粉、奶瓶和两个儿子交给年迈的婆婆,毅然决然的赶往新的战场继续战斗。“由于接受患者的特殊性,已有20多天没有见到两个儿子,小儿的奶粉吃完了,婆婆打电话说在楼下的一个小朋友那儿借了两罐……”刘倩说着说着泛红了双眼。
    李向星,广水一医院神经内科医生,与妻子刘倩两人既是夫妻,也是同事,更是抗疫一线医疗队伍中的战友。
    “李医生,你的爱人在一线,两个孩子还小,组织你暂时不去隔离病房,请慎重考虑。”“感谢组织,不用考虑,家里的孩子已经安排好了,刘倩也是支持我的。”李向星爽快的回答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危急时刻、危难关头,广水一医院580余名医务人员递交了请战书,81名一线医护人员向党组织递交了请入党申请书,这其中就有李向心、刘倩夫妇俩的名字。
    2月7日,医院感染四区正式接诊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李向心医生穿着防护服的身影穿梭了隔离病区的每一个房间。“去病房看病,上一线抗疫,这是我们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夫妻俩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行业,就会无怨无悔的去把握好时代赋予我们去参与这场与疫情作战的机遇。”李向星在朋友圈上这样写道。
    战疫情斗疫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李向星、刘倩这对广水一医院的白衣伉俪,正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以同心接力书写着白衣天使的大爱。 
10.邱峰:17年后再进曾都医院感染一区
    “2003年,同在感染一区,我干了20多天。”2月17日,春光明媚,刚刚从曾都医院感染一区出来的邱峰快言快语地说,当时结婚的房子刚装修好,正准备去买婚床时,接到医院通知,他转身回到医院,未婚妻张倩一个人去买的床。
    那一年,三十而立的邱峰在曾都医院内科工作了五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坚信:作为一名医生,要给患者治病,首先要把自己的身体、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是最关键的。

    “那个时候,因为年轻,还没有结婚,了无牵挂地进了感染一区。”邱峰笑着说,今年47岁了,进感染一区前是医院急诊科主任,家里上有三位年事已高的老人,下有八岁的儿子需要照顾,同在曾都医院工作的妻子也投入到抗疫战斗中。在医院,他是感染一区负责人,在家里,他是顶梁柱。他感觉负担更重一些,压力更大一些。
    曾都医院感染一区是救治任务最繁重、最危险的病区。有着8年党龄的邱峰说:“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总要有人去冲锋,我是一名党员,有过抗击非典的经历,我不上谁上?”
    1月27日,邱峰简单收拾一些衣物,跟岳父岳母、姥姥打了声招呼,就回到曾都医院。101岁的姥姥是曾都医院退休职工,她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都是曾都医院人,这种情况下,医生不上谁上?小孩我帮着照看,你轻装上阵站好自己的岗。”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邱峰无穷动力。他带领全科人员进入感染一区,不分白天黑夜,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
    把安全留给他人,把风险留给自己。每每面对易感染环节,邱峰让其他医护人员先撤出,他一个人在狭小空间里为病人操作,待危险消除,再让其他医护人员进来。为了节省紧缺的防护服,他进病区前尽量少喝水、少吃东西。
    面对疫情,最难的不是辛苦繁重的工作,也不是对可能感染的恐惧,而是病人的心理安抚。邱峰说:“对患者要有耐心,只有打消他们的恐惧,让他们感觉不到孤独,他们才会主动配合医生治疗。”为了给患者补充营养,邱峰自费购买牛奶、水果送给患者。有从武汉返乡的一家三口分别在医院几个病区治疗,看不到彼此,无法安心治疗。邱峰想办法把三个患者集中到感染一区,让患者安心治疗。
    从曾都医院到齐星花园直线距离1000余米,对邱峰而言,像隔着十万八千里。儿子已经20多天没看到他了。每每走出感染一区,邱峰都会站在曾都医院大门前,朝齐星花园的家深情凝望……
文章来源:曾都发布
9.曾都医院护士周林感悟:你以生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我是曾都医院感染三科护士周林。今天,2月17日,是我投入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第25天。战斗依然激烈艰险,我们除了坚持,还是坚持。有很多患者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说“你们真棒,感谢你们”。是的,我们感染科的这个大家庭,真棒!
    回想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恍如昨天。1月24日,正值大年三十。晚上七点,我接到通知,被临时抽调负责抗疫后勤保障工作。1月29日一早,我再次接到通知,我们全科医生科临时改为感染三科。通知就是命令,所有医生和护士姐妹们二话不说,马上上岗,不管爱人是不是也已抽调到了抗疫一线,也不管家里几个孩子统统丢给老人。原科室没有人手,各科室抽调中坚力量;缺乏物资,立刻多方筹措。1月30日一大早,人员集结到位,物资准备到位,早上8点立即展开培训,完善各项开科准备。下午2点,感染三科火速开科,一开科即满员!这样的响应速度,令我既骄傲,又感动。
    科室主任黄睿,刚下夜班就被通知到我们科当主任。重任在肩,他不顾夜班后的疲惫,立即上岗,一来又是24小时连轴转。他说,抗击疫情是争分夺秒的事,别人能等,病人等不起。我也是后来才知道,黄主任的父亲因为感染住院也转来我们科,但黄主任连陪同父亲检查的时间都没有。
    35岁的内科主治医师黄达,从非感染科,到紧急成立的24小时发热门诊,再到感染三区,已连续作战20多天。他没有叫过一声苦和累,没有提出过休息一天的要求,从一个病区直接到另一个病区,从一个前线到另一个前线,充分发扬“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服从大局精神,至今依然在一线坚强战斗。
    医生刘公付带病坚持工作,刘华山对病人认真负责,邓胜乐于助人……在这个平均年龄37岁的医生团队,一边无所畏惧抗击疫情,一边主动加班学习,给患者最规范、最合适的治疗。
    同样棒的,还有负责护理的、平均年龄才30岁的“战友”们:
    老护士陈冬梅,生病好一阵子了,得知疫情,不顾自己刚有起色的身体,以48岁“高龄”主动请缨上战场;
    护士朱娉娇,孩子还没断奶,也毅然决然地加入团队并肩作战;
    还有带头干又敢担当的林敬华,不怕累不怕苦又心细的齐俊丽,勤快善整理的曹媛媛,干活积极主动的余艺、吕卓,人漂亮做事儿更漂亮的閣静雯、冷玉宾,对患者耐心的罗艳平、白琴琴以及因为科室临时开科物资不全,一通电话就二话不说奔过来加班至凌晨的高雪娇、吕晶晶……在这个团队,我和林俊华、齐俊丽负责采咽拭子,每一份标本的采集,都有直接面对被感染的风险,但我们从来没有退缩过。
    我们团队还有来自兄弟单位支援力量的陈飞,吃苦耐劳,一人能抵仨;有从没上过临床却在实战中拼命学习的吴贝贝;有以无比耐心处理投诉工作的杨晨曦、黄琪媛,以及不计辛劳、默默干活的刘慧……
    在感染病房,我们护理患者与平时工作大不同,遇到因病难受而极度不配合我们的老年患者,我们不仅要做治疗和护理,还得增派一个护士专人负责其吃喝拉撒睡的“全包”式照顾,更别提安排其做检查了——老人耳背,我们戴着口罩,每一句话都要扯着嗓子重复好多遍,耐心地连哄带劝、连扶带抱把老人搀下楼、等轮椅、排队做CT,再送老人回病房……一场检查下来,嗓子冒烟,浑身汗透。可即便是这样,我们科室谁也没有抱怨,依然日复一日地以最耐心的态度照顾着老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临危受命,每人都来自不同科室,快速上岗,没有等待安排,直接各尽所能。全科人员以医者仁心、沉稳好学的心态,规范用药,严谨护理,悉心做好各种防护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不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也获得了患者的高度信任和满意。医院领导多次到科室协调、督导工作,亲切关怀慰问,激励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艰难的战“疫”还在进行。我身边这群可敬可爱的同事们,正用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谱写着白衣战士们顽强抵抗新型肺炎疫情的英雄篇章!
8.飘散在隔离病区的一抹清香
——记广水市一医院感染科护士长向桂清
    随州日报讯(通讯员何亚凌、魏源、王琪)向桂清,中共党员,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上,她不仅选择逆向而行,还在克服自身压力的基础上,主动为一线的战友排忧减负,为住院治疗的病友鼓劲加油。有人说,她是奋战在抗击疫情战场上的铿锵玫瑰,是飘散在隔离病区的一抹清香。
    疫情初发阶段,她团结带领全科护理人员克服人手少、防护物资短缺、病房条件差等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从没有拒收一个病人。
    随着疫情的发展,她干脆不进家门,吃住在科室,穿梭在每一间病室,忙碌在每一处角落,安置病人隔离、指挥病区分区改造、调度医护人员值班、安排病友和职工食宿等等,她总是亲力亲为,默默付出。
    厚重的防护服似勇士的铠甲套在身上,一穿就是一天。为了减少麻烦,节省时间,她经常连续工作几小时不吃不喝。护目镜中的汗水,脸上深深的压痕,干裂的嘴唇是她最美的模样。
    累困了,随意在桌子旁打个盹;累病了,请同事给自己输液,拔了针再干。治愈的病人送走了一拨又一拨,向桂清和她的战友们,却依旧在那里坚守。
    “莫道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从疫情开始至今,向桂清已在隔离病区待了整整21个日夜。在她的脸上,人们看到的始终是淡定和从容,每当她穿梭在隔离病房,带给大家的是一抹清香。
7.父亲病故,身处隔离病区的护士长李凤
向着家的方向三鞠躬后继续战疫一线
    随州日报讯(全媒记者徐军国、通讯员熊仕伟)2月14日,闻知父亲病逝,在随州市中心医院隔离病区的护士长李凤走出工作区,向着家的方向深深鞠了三个躬后,又重返工作岗位。

    李凤的父亲李桂宝,年过八旬,是国网随州供电公司退休职工。春节前夕,他因心脏病住进了随州市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市中心医院被确定为随州首批新冠肺炎的定点救治医院,医疗资源也越显紧张。为了腾出病房,李凤主动做父亲的思想工作,催他出院,把病房让给更需要的人。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三,办理完出院手续后,李凤将父亲送回家里。一到家,深明大义的李桂宝向李凤挥挥手,示意她尽快回到工作岗位。让她怎么也没有料到的是:这一离开,竟成了永别。
    李凤是该院神经外科护士长,早在1月24日,医院党委向全院医务人员发出支援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一线科室的号召后,李凤毫不犹豫地主动请战,并按下了红手印。她说:“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时刻,我不能缺席。”
    2月2日,她被派往急诊科。急诊科是抗击疫情的重要关口,120急救车接回的留观人员、疑似病人都在这里排查、隔离……工作量巨大,每天李凤穿着防护服,工作10多个小时,但49岁的她从不叫一声苦和累。10天后,因工作需要,她又被派往疑似病例一病区工作。她和几名医护人员要管理30多名疑似病人,物资调配搬运、后勤保障、指导护士输液、疏通患者心理,身为护士长的她,身先士卒,亲力亲为。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可是李桂宝临终的时候,也没能见到自己的小棉袄。2月14日上午9时许,还在一线奔忙的李凤接到丈夫的来电,告知其父亲去世的噩耗。犹如挨了一记重拳,砸在李凤心头,但她强忍着泪水,走出病房,来到过道,失声痛哭。
    自古忠孝两难全。疫情当前,为了大家,只有舍弃自己的小家。稍微平复心情后,李凤毅然走上了抗击疫情一线,继续投入战斗之中。她说:“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救治更多患者,以此来告慰父亲的临别嘱托。”
6、“我还好,你照顾好自己!”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刘诗诗 通讯员 熊仕伟
    “你还好吧?我还好,你照顾好自己!”2月10日中午,在市中心医院文帝院区住院部二楼,步伐匆匆的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廖娟娟,偶遇到了她最亲的那个人——老公李伟。由于两人都忙着各自的工作,擦肩而过时,廖娟娟向已经十几天没有见过面的老公“丢”下了这句话。

    “没想到那会儿能在医院里看到他,一时感到有些突然和小激动。但是要赶着送病人去做CT,也没功夫闲聊,就抓紧时间嘱咐了他一句,然后两人就去各忙各的了。”一向性格开朗乐观的廖娟娟说,“当时的场景,真的像电影里出现的镜头一样!”

    疫情发生后,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成为全市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救治中心。作为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廖娟娟既是科室两个病区的大管家,也是科室所有护理人员的主心骨,从医护人员的防护、病人的护理操作到科室40多名医生护士和20多名患者的饮食、护士的短暂轮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她来安排和协调。从1月28日开始,她已经连续17天没有回过家,每天至少要在病房里来来回回走10公里。

    李伟是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暨第五临床学院的一名辅导员。2月5日,我市在城区某酒店设立了第二个隔离观察点,他和7名同事主动请战,组成一个团队,负责对隔离点集中留观的人员进行隔离,24小时为大家服务。各类物资采购、留观人员安置、信息核对等等,每天都是忙到深夜。10日中午,隔离点接到去医院领取物资的通知,李伟自告奋勇前往,没想到意外地见到了已经十几天没有见过面的妻子。而妻子那简短的一句话,既让他在忙碌中感到很幸福,也有一丝心酸。“我挺好,希望她也能照顾好自己,期待她早日凯旋!”李伟向记者说出了那句还没来得及跟妻子说的话。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市中心医院涌现出很多夫妻齐上阵、两代人赴战场的动人事迹。为了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他们携手“逆行”,义无反顾地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
5、“不合格的保姆,不是好医护”
——连线江西援随医疗队曾都医院感染八区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晓林
   “在这里,不合格的保姆,不是好医护”,2月12日,记者连线江西援随医疗队驻曾都医院感染八区的护士长邓丽花,她幽默地说。她介绍,在治疗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感染病区,医护人员不仅要规范治疗、护理,还要像对待亲人一样给予患者心理和生活上的关心关注,当好“保姆”。

    曾都医院是曾都区唯一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公立医院。在这次疫情中,曾都区是重灾区。随着接诊人数的持续增加,该院医护人员疲惫不堪,医疗资源匮乏的形势越来越严峻。2月8日,应曾都医院请求,江西援随医疗队曾都小组22名医护人员,在组长魏益平带领下来到曾都医院,接受了第八感染病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救治工作。

    邓丽花介绍,江西援随医疗队曾都小组接受第八感染病区后,迅速指导病区控感改造,开展三级防护演练。2月10日,开始收治新冠病毒确诊患者,目前已陆续收治了20位患者。该科室31名医护人员中,22名是医疗队队员,9名来自曾都医院。这些医疗队队员来自江西各地,曾都医院医护人员也来自不同科室,可谓“五湖四海”,以前各自使用的医疗文书系统也不尽相同。但是,大家认真学习、练习,快速进入角色,很快就整合成为一个运转良好的团队。

    邓丽花介绍,我们的治疗工作,严格按照新冠肺炎诊疗规范进行,我们有信心做好。现在,疫情防控宣传深入人心,但也给部分患者带来了过大的心理压力。少数患者刚进来时情绪悲观、心态消极,需要及时疏导。2月11日,病区甚至出现过一名刚来的患者欲破门逃跑的“惊险时刻”。因而,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是我们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另外,有些患者在收治进院时,没有带内衣、梳子、衣架、手机充电器等物品,我们都设法帮助解决好。我们对待患者的一颗热心,换来了患者的热情反馈。患者知道我们是从江西赶来帮助他们时,对我们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也更支持、配合我们的治疗工作了。
4、随州中心医院隔离病区的日常
    随州中心医院,奋战在隔离病区一线的医护人员,工作状态是怎样的?患者恢复状况怎样?今天,让我们跟着视频一起探访随州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一病区,了解隔离病区一线动态。
    在这里,随州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周天彤和他的团队已经连续奋战20多天,竭尽全力地救治患者。

    春天来了,胜利不远了!
    让我们一起期待白衣战士们早日归来!一起期待抗疫取得胜利!
3、从“很不理解”到“非常感动”
——随州市中心医院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的亲身体会
    我叫晓频(化名),今年62岁。1月26日,我以“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入院治疗,住随州市中心医院文帝院区感染性疾病科二楼1病室。而我的家属先我四天住进来,她住在同栋楼的三楼14病室。
    说句内心话,我们夫妻二人先后入院,让全家人心急如焚,人人手忙脚乱,个个六神无主。尤其是我对家属入院的过程很不理解。我的家属是农历腊月廿九(公历1月23日)从市中心医院龙门院区呼吸内科查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医生说要转入文帝院区集中收治。办个院内转科,还要用救护车从老院区转到新院区,让我很着急,对医生发了一通牢骚。后来,经过院方的安排,我的家属乘救护车到达了新院区的感染性疾病科,我的心情总算平静了些。晚上,家属给我打来电话,电话中她描述了感染性疾病科人满为患的场景,医生疲惫的身躯和护士匆忙的步伐,听后让我顿生感动。我自责一天来的举动显得有些冲动,我错怪了这些任劳任怨、奋不顾身的白衣天使,并从内心里向他们表示歉意!

    我作为患者家属,是第一密切接触者,在她隔离住院的当天,我也身感不适,症状和她初发时相似。当日下午我就到市中心医院老院区做了CT和验血检查,结果是肯定的,很快就来了一辆救护车把我送到了市中心医院文帝院区。也许是沾了家属的光,加上症状明显,医院很快给我办理了入院手续。
    住进医院时尽管已过晚上十点,但整个的住院部仍灯火通明,医生多在伏案疾书,护士穿梭在各病房之间,好不忙碌!管床医生何志国接待了我,并对我重新作了必要的检查,给了口服药,让我先休息。一切收拾妥当后我便躺下来休息,正当快要入睡时,病房门突然打开了,我抬头看到了何志国医生和另一个年龄稍大的医生走了进来,忙坐起给他们打招呼,何医生向我介绍,这是感染性疾病科的周天彤主任。因我早己听家属说周主任专业技术非常好,照顾患者细心认真,没想到这么晚了他没有休息,还上门了解新入院病人的病情。周主任比较详细地询问了我病情的症状,以核对我几天来的检查结果,看来他来病房之前已把我的影像资料和各种检测报告熟悉了解过。随后,他对我提了一些注意事项及要求,并做了心理上的安慰才离开病房。这时候我看了下时间已是零点28分了,他们“最美逆行者”的身影让我动容,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第二天,我的病情逐渐发作了,发烧持续不退,头痛欲裂,心闷气短,四肢无力。加上陆续传来与我密切接触过的人中有两人也出现了症状的消息,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几乎到了冰点,但对医院的医生、护士没有半点抱怨!因为我看到所有的医生护士都穿着防护服,带着护目镜和口罩,从头到脚包裹得密不透气,完全看不到他(她)们长什么样子。在和病员们沟通时,他(她)们需要大声说话,以能让我们听清楚,所以几乎每个人的嗓子都是嘶哑的,护目镜片上也经常沾着雾气。她们真的是十分辛苦、忙碌,每天从早上六点开始查体温、抽血采样、做雾化、输氧气、量血压、心律监测,忙个不停。九点查房后就开始发药打针,这个走了那个来,进出几乎都是小跑。十点左右,我的管床护士陈丽来给我打针,在打针的间隙,我抽空和她聊了几句,陈丽告诉我她大年三十就在医院上班了,没有出过科室的门,每天吃住在科室。文帝院区感染性疾病科从开始少量病人到短短时间住满了100个确诊病人,医护人员却没办法增加一个。后来听说老院区又增加了3个病区,这就意味着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必须超负荷运转才能应对这不堪重负的局面!你能说他们这种舍小家、顾大家,一切为患者着想的精神不伟大吗?
    经过几天的有效治疗,我的病情逐渐平稳下来了。为了打发自己的无聊,我关注起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科主任一般一天查房一次,管床医生一天至少查房两次,护士服务一个病人一般一天进房间达20多次,如遇上新入院的和病情复杂的要超过30多次,可见她们的工作量之大,任务之繁重。尽管他们有时接到呼叫晚来了几秒,但病员们都能够理解,无一抱怨,更多的是对他(她)们充满了敬意。我们症状好转的患者也积极协助护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帮助打扫房间的卫生,主动开展病人之间的相互帮助,病房里偶尔也有笑声。我想这次疫情疯狂肆虐,横扫荆楚,给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灾难,但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这必将最广泛地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实现伟大民族的团结和谐!
    从“很不理解”到“非常感动”。我要赞美随州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不顾个人安危,冒险替大家负重前行,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用奉献和温暖传播爱心和力量,用信念、刚毅、汗水和身躯,筑起人民心中最可靠、最温暖的“隔离墙”。有他们大爱无疆的情怀,人间充满无限温暖;有他们辛劳和付出,疫情将被阻断,随州大地将春光灿烂。
2、爸爸写给四岁儿子的一封信
    谁是新冠病毒抗疫前线最可爱的人?我想绝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医护人员。 当无情的病毒袭来,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冲在最前线,舍弃春节陪家人的时间,用自己的血肉身躯和病毒顽强斗争。 病毒蔓延之后,他们没有退缩和犹豫,义无反顾地主动请缨上一线。
王加佳是随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一名主治医生,他从1月22日(腊月二十八)提交请战书,至今已奋战在抗疫一线10余天……
以下,是元宵节当天,他在抗疫百忙之中写给四岁儿子的一封信:
菜籽:
    你马上就四岁了,不再是三岁的小孩子了。是个小小男子汉了!这是爸爸第一次给你写信,因为爸爸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今天写信给你是想说说最近发生的一些人和事,希望对你以后的成长有一些帮助。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后确诊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是一种非常厉害的传染病,目前全国感染人数达三万多例,死亡六百余人,这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一场医务人员与病毒的较量。

    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春节爸爸没有回家陪你吗?因为爸爸是一名急诊科医生,病人现在需要我们,国家也需要我们。只有爸爸站出来,无数和我们一样的叔叔阿姨站出来,才能打赢这场战役,战胜病魔,挽救生命。你常说爸爸是男子汉,那更应该冲锋在前。“担当身前事,不记身后名!”孩子,爸爸请你记住这句话。
    爸爸从进前线开始,就想和你说声对不起,但是爸爸还是希望你可以理解我,这是爸爸的职责和使命。
    爸爸每天在前线确实很辛苦,但看到病人和家属看我的目光,那里面透露着对我的信任,还透露着对健康的追求和生命的渴望,我现在就是他们人生的希望,我深知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折磨,爸爸毕生的希望就是要消灭这种痛苦和折磨,所以现在他们需要我们,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爸爸和所有人一样也怕传染病,爸爸不是英雄,不是无畏,而是一种义务、责任和决心,生而为医,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

    爸爸自从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开始,就知道会面对今天的一切,所以请你放心,爸爸一定会加油,和爸爸一起奋战的还是有很多的叔叔阿姨,我们也有信心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他们穿上防护服,一进去就是4到6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脸上被口罩帽子压出深深的勒痕,手脚被汗水泡得发肿,这些都是人之子女,他人之妻或孩子之父母,想起家人都是满腹心酸,可他们依旧站在前线,不畏艰辛,从未退缩。
    为何这些叔叔阿姨能够坚持下来?因为这是一种责任,这是这个行业的伟大之处,这是一种国家力量的支撑。
爸爸跟你说这些,只是希望你对人生、对生命有新的感悟,爸爸不是传说中的盖世英雄,但是爸爸想做你心中的英雄,做你心中的榜样!希望在你将来能够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敢于担当,勇敢接受人生的任何挑战。

    此时借用孟子的一段话,与你共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今天就是元宵节,爸爸还是不能回去陪你,但是我们的心永远跟你在一起。今天的不团圆,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团聚。
元宵节快乐,我的菜籽。
                                                        爱你的爸爸:王加佳
                                                                         2020年2月8日
1、随州"90后"护士的抗疫日记
    随州市中医院留观二病区90后护士戢文洁,于2015年6月参加工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她成为其中一员。她的这组抗疫日记,记录了隔离区一周来那些片段。
1月28日 星期二 晴
    上午,接到医院护理部紧急通知,医院将成立第二隔离病区,需要医生护士。护士长在群里通知后,我们科室(医院原内四科)护士踊跃报名,我成为隔离二区22名医护中的一员。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波及随州以来,我市很多医护人员日夜奔赴抗疫一线,看到他们穿着防护服,我感觉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今天是我的第一个夜班,心情异常激动。当我穿上像铠甲一样的防护服,瞬间觉得自己像个300斤的大胖子,6小时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活动不便……转念一想,这是我26岁以来最酷的装备了!

1月29日 星期三 晴
    晚上10点,在宿舍里,听到睡在我隔壁的护士胡方方跟她6岁儿子语音聊天。儿子问:“妈妈,您怎么3天都没有回家啊?您去哪儿啦?”方姐回答道:“妈妈在上班呀,最近比较忙,等忙完就回来,好不好?”儿子又说:“哦,我知道了,现在外面有病毒,妈妈正跟病毒战斗,妈妈您要早点打败它,快点回来,我好想您啊!”这边的方姐已哽咽得说不出话。我也被感动了,愿病毒早日被打败,愿在防疫前线隔离区的妈妈们早点回家,抱抱孩子。

1月30日 星期四 晴
    邹体强主任是主动请缨来到我们这个战场的,他是我们的领头羊,从一个英俊潇洒的帅哥变成一位不修边幅的大叔,苍老了很多。邹主任对我们二区每名患者都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查房、号脉、看舌苔、医嘱、讨论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与患者谈心、研究药物选择、鼓励医务人员克服困难……每天,吃饭最晚的是他,睡觉最晚的还是他,他简直就是一个“超人”。

1月31日 星期五 多云
    今天给10床的一位患者叔叔静脉穿刺,戴着护目镜,双层手套,很不方便。叔叔看着我护目镜上的雾水,说:“小姑娘,你眼镜上面都是水,我帮你擦擦吧!没事,你放心穿刺,我不怕疼。”听着这话,我的内心一股暖流涌动,鼻子瞬间一酸,这是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要加倍努力工作,迎接春暖花开的到来。

2月1日 星期六 多云
    今天,我们隔离二区来了一个3岁小患者和他的妈妈,看他小小脸蛋上戴着口罩,特别心疼。小男孩很懂事,护士邹俊杰特别喜欢这个小男孩,就问小男孩想不想回家?小男孩说:“不想回家,妈妈生病了,等妈妈好了再一起回去。”听了小男孩的话,觉得他就是一个小天使,来温暖人间的。“宝贝,加油,相信叔叔阿姨,我们一定努力,争取让你们早日回家。”

2月2日 星期日 多云
    护士长聂成梅俨然是我们的“妈妈”。疫情来临,她第一个主动请战。科室护士大多是90后,还有00后,平时在家中,都是父母面前撒娇的“小棉袄”,如今在战场,个个目光坚毅,毫不畏惧。“妈妈”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她有很多头衔:全市优秀护理管理工作者、最美优秀护士长、业务标兵……每天除了忙于管理病区的护理工作,还兼顾护士的心理辅导。每晚下班前,“妈妈”都为每个宿舍点燃艾条,杀菌抗病毒。整个宿舍散发艾草香味,我们隔离二区这个大家庭也如这艾草的香味一般,越来越温暖!

2月3日 星期一 晴
    一周的集体生活,我们22名医护人员互相鼓励,加油打气,没有一人打退堂鼓。中午,小伙伴为病人送去热乎的饭菜,病人说:“你们辛苦了!”这一句“辛苦”温暖了我们所有人!下午治疗结束后,我和小伙伴开始给病房消毒、为患者清理大小便、陪他们聊天……听到夸奖,我们心里升起一股暖流,再多苦和累也随之烟消云散。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保护好自己,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整理:何娇)
策划:桂运东
编审:陈晓林
编辑:黄芳芳

本帖最后由 随州日报 于 2020-3-5 16:17 编辑

支持楼主

0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121329 回复 5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嘉鸿 LV1 秀女
    2楼
    向逆行者致敬
    2-7 17:45
    2 回复
  • 小桥流水随州 LV1 秀女
    3楼
    你们辛苦了!向医护人员致敬!
    2-7 18:55
    2 回复
  • 心旷神怡 LV1 秀女
    5楼
    医务工作者拿命在保护我们,有些呆着家里还到处乱跑的人你们不觉得羞愧吗?
    2-11 07:53
    回复
  • Sz飞龙一剑飘香 LV2 里胥
    7楼
    除了向英雄致敬,我无话可说!
    2-15 10:52
    回复
  • A随州饿了么1333 LV1 举人
    8楼
    饿了么随州站,始终坚持在一线,为大家配送生活物资!随州加油!
    3-9 23:35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免费下载随州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